2020年9月,为了解世赛参赛选手的职业发展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委托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承研了“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以下简称“调查报告”)课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不管他好或者坏,你都不能去看,反正看了也就那么回事。如果看到差的还好说,你可能心里好受一点,但要是看到一个比较好的,你会给自己一些无形的压力。”中国十九冶攀枝花技师学院焊接技术专业教师周树春对他说。
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个泥瓦工出身的年轻人,始终在关心农民工群体的权益问题。他提交的建议标题是《关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建议》。“受训主体对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意愿不强。”他在建议中感慨。
邹彬能明显感觉到变化不断在他身上留下痕迹。
36枚金牌、29枚银牌、20枚铜牌,还有58个优胜奖。
但与此同时,政策不够健全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单位,对选手业绩认可、支持也存在差异。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他拿到了中国建筑五局“超英杯”技能比武第一名。接下来,两条路摆在他面前:要么是参加集训争取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要么继续在工地砌墙,每个月也能拿到不错的收入。
说到对未来的发展和规划,参与调研的世赛选手中,55人从事技能竞赛工作,51人从事技术技能工作,27人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想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经验,进一步参与对新选手的培养。
参赛时,赵脯菠才22岁,但学技术的年头可不短了。
“有人会说,你看你在这儿这么练,之前的师兄技术又比你高,想去参加比赛也不一定行,还不如一起出去挣钱。”赵脯菠感慨着回忆。
“奖励政策是引导性的。我们希望世赛参赛选手们能够凭借其在选拔和集训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力,真正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来,以贡献来彰显其技能提升的价值。当然,我们也需要采取措施,推动用人单位进一步落实奖励政策的落地,来帮助和支持他们的职业发展。”陈李翔说。
这跟世赛选手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的结论和建议不谋而合。调查报告里提到,比赛之后,大部分选手的职业资格、职称都有“较大幅度”提高。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等级增长433.3%,特级技师从零增加到4人,中级职称增长450%,高级职称增长1500%,正高级职称人数从零增加到5人。
“要是我没有拿到冠军,岂不是给我们焊接团队丢脸?”他笑着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但这是第四天的赛程结束后,我才想到的问题。比赛的那18个小时,我把这些都忘了。”
6年过后,赵脯菠也站在了相同的赛场上,穿着防护服,戴上皮手套,护目镜往下一拉,就像换上了战袍。
幸好,他还能把一身的经验和技术,都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这些技能明星所迸发出的星火终将燎原。
技能改变命运成就人生
再往前走一走,就是国家级教练、专家组成员、专家组组长。比如赵脯菠,他现在不仅成了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焊工技师,还跟在周树春身边,担任了焊接项目的助理教练。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将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和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用周树春的一句话形容世赛,这是“一件改变命运的事情”。
“比赛只是一个过程,能够带动更多年轻人学技能,走技能成才的道路。”周树春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他们学到了技术,哪怕不参加比赛、没拿到奖牌,走到哪里都可以凭自己的技术挣钱吃饭。”
从参加集训开始,他每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跑步练体能,晚上8点左右训练结束。一起参加集训的同学,不断有坚持不下去而离开的,“说要出去挣钱”,其中也有当时技术水平比他高的。
从务工青年,到经历层层选拔的选手,再到熠熠生辉的技能明星。这些青年技能人才踏过充满鲜花和掌声的道路后,回到生活中来,继续谋求更好的发展。
“不管他们是否发挥了真实水平,我感觉自己的作品还是可以的,反正不比他们差,说不定比他们还好一些。”他回忆着那时的心境。
“头一次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比较好奇,也不知道能出什么成绩就去试了,想争一个荣誉或者学点东西,第二次就下决心想比好,拿到奖牌,压力就比较大了。”肖星星说。
文章来源:《焊接技术》 网址: http://www.hanjiejishu.cn/zonghexinwen/2022/0613/441.html
上一篇:匠心筑梦技能成才
下一篇:北京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报考攻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