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招生老师对他说,学焊接就算以后不能去参加比赛,也可以多挣一点钱,赵脯菠就这样选择了焊接专业。他也是后来才知道,宣传页上的人叫王晨宇,照片里拍的是那位师兄到德国去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场景。
每位选手拥有一个10平方米大小的工位,比赛共计20个小时,拆成4天。肖星星凭着长期训练出来的肌肉记忆开始动手,他怕自己去厕所耽误时间,连水都不敢多喝。
调查报告显示,参赛时,世赛选手有121名农村选手,占70.3%。比赛之后,农村户籍选手的比例下降到了48.8%。参赛前为农村住址的选手,有74人赛后工作地址变更到了城市。
等结果的时候,他开始设想了种种可能的结果。专家组的人问他,假如你拿的是铜牌怎么办?肖星星一下就被巨大的失落感淹没了,幸好,对方紧接着又问,银牌呢?金牌呢?
他学的是电气装置,这是一个电气工程名词,按照肖星星的解释,是给一个建筑物设计和安装整体电气布局。比如在智能家居中,设计好线路,控制一个开关将不再是开一个灯,而是开一个“场景”,使用者可以根据设定的喜好,把家里的一切都设定成某一种模式:哪一种灯要亮多少,窗帘是否要打开,空调的设定温度是多少,等等。由于成本较高,目前大部分的电气装置应用在展览馆、机场等地。
“其实时间是充足的,我们在国内训练的时候,这类题目大概17个小时完成。”第四天,他不但赶上了进度,还多出一点时间打扫卫生,把墙上所有的施工痕迹、画线一类的脏东西都清理掉。
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
赵脯菠不是第一次出国参加技能比赛,他曾去美国参加过交流赛,揣着“看一下他们的技能水平到底怎么样”的念头,一边忐忑,一边按捺不住“比一比”的胜负欲。最终作品一交,他看看别国选手的,再看看自己的,慢慢就“有点信心了”。
调查报告显示:参赛选手就业所在产业类型,也与参赛类别有较强的相关性。他们当中,认为当前职业与期望工作符合程度非常一致的占13%,比较一致的占52.1%。从赛场上回来后,选手们也获得了较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技能等级晋升占29.8%、推荐就业占20.1%、推优评先占17.4%、收入增加占13%、职称晋升占10.6%。
这个湖南小伙儿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做泥瓦匠。他没读完初中就辍了学,离开娄底市新化县老家,跟着同村人进城打工,辗转于各个工地做砌筑,直到一位熟识的包工头推荐他去参加一个比赛。
邹彬发现,这类面向农民工、面向技术工人的比赛,这些年好像越来越多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了”。
东道主俄罗斯选手占了地利人和,韩国选手在这个项目上拿过“五连冠”。师傅周树春提前给赵脯菠“打预防针”,叮嘱他比赛的时候,每天把自己的工作做完了就行,“不要去看其他选手焊得怎么样”。
第一次参赛时,他“还有很多技术都不会”,在5进3阶段被淘汰了。等到二进集训队,已经成了老选手的肖星星占了些经验优势,他每天训练都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又体验了一回层层筛选,最终获得了代表国家队出战的资格。
还有选手在调研的主观题里写道:“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实力,用学习积累来的经验和操作技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世界级选手。”
当老师,铁饭碗更安稳,却让他产生“没有成长”的感觉。为此他时不时就去工厂学习,看看都有什么新技术、新设备。
“他那次没有获得奖牌,拿了一个优胜奖,但是我觉得他很厉害。就是说我们这种地方,都有人能够出国去参加比赛。我看着那个照片,就很羡慕。”赵脯菠描述着自己当时的憧憬,出国、坐飞机,乃至拿奖,都是他之前从没经历过的事情。
他跟师傅周树春聊天,又给父母打电话。父亲告诉他,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件事坚持下去。师傅也劝他,就算最后参加不了比赛,他学到的技术,肯定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人要多。
技能明星大多出自农村
赵脯菠就这么坚持下来了,在第45届世赛的赛场上,他在焊接项目中拿到了93.53分,获得了第一名。
“可能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还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来学技能,走技能那条路。”周树春感慨。
技能星火终将燎原
文章来源:《焊接技术》 网址: http://www.hanjiejishu.cn/zonghexinwen/2022/0613/441.html
上一篇:匠心筑梦技能成才
下一篇:北京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报考攻略来了